霹雳中华医院史略

谈到霹雳中华医院的历史渊源,必须追溯至1925年间由“药材行“组织事迹开始,才能洞悉该院的史实。”药材行“的始创理事有曾鸣山、邹子彬、罗云生、李清溪、黄成学、李漱泉、官修五、张紫震等先辈,他们在怡保吉利街门牌25号成立了“药材行”会馆。1941年会馆迁至谦街10号,此时会务渐行茁壮,所罗至多会员也包括了中医师。

1941年冬,日本南侵,沦陷期凡三年馀,所有社团公会都停止了活动。期时会友凋零,公会文件尽失,前贤们披荆斩棘的史实无从查考,良可慨叹!

二战后,药材行在万民雀跃欢腾声中,重振旗鼓,会员日增,各种社会活动如慈善、教育活动亦趋于频繁,会务蒸蒸日上。当时的理事有:仁爱栈、万春堂、杨鸿兴、余仁生、杏春堂、百福堂、张方、麦百棠、廖淑衡、曾智强、黄景新、甘发、苏英豪等。

药材行分化为两医药组织

1947年,药材行内成员因种种原因而意见分歧,最终演变成各走其阳关道和独木桥。其中由杨鸿兴、万春堂、仁爱栈、余仁生、杏春堂、百福堂、曾智强、甘发等成立了霹雳中医中药联合会。另外一方则由张方、黄景新、麦百棠、林洞庭、廖淑衡、苏英豪另起炉灶,成立了霹雳中医师公会并附设中华医院以赠医施药,成了一所慈善机构,会所地点在现今的怡保亚厘士巴厘街,门牌7号(租赁),由张方担任会长及院长之职。

赠医施药惠及贫病,受到社会好评

中华医院的赠医施药工作,使中医师公会展现了对社会福利的关怀,受到社会善长之认同,得到社会人士的支持,因而院务得以顺利进行。

张方医师(上图站立者)可说是当时的一位社会活跃分子,他处世经验丰富,长袖善舞,对人脉之交往甚为熟络,与当时的侨领张珠,刘伯群过从甚密,情同手足。张方得到二位侨领的协助,向所得税局成功申请到一张筹建基金的免税准证。从此捐给中华医院筹建基金的善款,都可豁免所得税。一般人认为中华医院得到这张难能可贵的免税证,必能使善长们更乐意解囊捐助,早日完成筹建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筹建工作卒之功败垂成。

霹雳中医师公会受业主迫迁

1971年中医师公会接到业主胡达生的律师通知书,告知业主要收回店址之意。在店主拒收店租一年后,经过法庭诉讼,公会虽有聘请律师抗辩,奈何卒之以败诉收场,公会只能以上诉作为缓兵之计。诉讼拖延至三年馀,后经实业家郑少非先生斡旋,双方在庭外和解。

霹雳中华医院成功筹建经过

1972年,中华医院原任财政后选为院长之职的幸镜清得到当时中医药界闻人曾敦化局绅,矿业家魏邦彦先生,实业家郑少非先生等人协助下成立了霹雳中华医院筹建委员会。成员由幸镜清为首包括曾敦化局绅,魏邦彦先生,郑少非先生,戴钰发,冯水建,王汉光,丘荣清等。并征得当时我国卫生部长拿督张汉源为名誉主席。郑少非先生受委为筹建会财政之职。在郑少非先生登高一呼之下,群山响应,在短期间内筹得将近30万令吉后即以17万令吉购下目前位于 No:46, Jalan Che Wan, 30250 Ipoh, Perak 的院址。经过精心策划改造及二次耗钜资扩建后,成为了一个现代化、新规格,令人耳目一新的赠医施药,惠及贫病的慈善机构。

霹雳中华医院拥有本身独立章程

霹雳中华医院成立后,筹委会同仁认为,医院即已成为公立的慈善机构,不再属于霹雳中医师公会,同时另立章程并得到注册局批准,因此霹雳中医师公会设立在院内的办事处亦必须每月缴纳象征式50令吉的租金。

成功申请经费免税证

霹雳中华医院有今日的辉煌成就,必须饮水思源,不能不感恩80年代得到旦斯里李莱生,旦斯里张国林及当时我国副财长拿督陆垠佑等人的协助,向所得税局成功申请获得赠医施药经费免税证,俾让所有捐予医院的善款者都能豁免所得税,这对医院的善款来源有莫大的助益和鼓励作用。

一年一度发放徵信录

院方所设行政五原则在以:“一年一度发放徵信录,将所有医院收支账目公诸社会”乃本院建立良好公信力的主因,加上历届理事大公无私,点滴归公兼之,院务在透明度阳光下操作,故得到社会善长认同及好评,使善长们乐于对中华医院特别关爱,院务遂能顺畅向前迈进。

早年经费短缺惨淡经营

30多年前,院方因赠医施药经费拮据,境况窘迫,不免须频密奔走,张罗善款,所幸得到善长们有求必应,尤其是二次扩建期间得到社会贤达,善长仁翁慷慨解囊,玉成其事,共襄义举。历年来理事们通力合作,风雨同舟,群策群力,遵循本院行政五原则之一的 “开源节流,将院内杂费减省”,院务方能日趋佳境。

60馀医师付出爱心为病黎服务

本院的义务医师会员有60馀位,他们每月轮值,风雨不改,准时到院来为贫病者衷心服务。义务医师们十年如一日,从不言倦,抱着”助人为快乐之本“及”医者父母心“的心态不断为社会付出,这种博爱的精神,应得到鼓励与讚扬。

院务近况令人鼓舞

霹雳中华医院赠医施药的一贯宗旨,是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一视同仁,数十年来受惠者何止百万。如今病人可以得到免费的医药照顾,院方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六开放,每天有近百人的求诊人次。每年的经费约40馀万令吉,庞大的赠医施药经费,全靠社会善长仁翁支持,院务的运作才能绵延不断。

廉洁是永续院务唯一的途径

从观察所得,近半个世纪以还,华人在马来西亚受到时局、民俗、环境的影响,许多有钱人都非常乐意支持慈善、教育的活动。只要这些活动对社会有所贡献,他们都当仁不让,大力拨款捐助。这种风气成了这个国度的常态。然而,捐款的善长仁翁却也智慧非凡,眼睛雪亮,他们要洞悉有关机构是否会将所有善款用在正确的途径上,要明了自己捐出的款项是否正确地给予了可信赖的社会公益机构。因此接受捐款的机构,财务方面必须廉洁透明,不能存有滥用或化公为私,中饱私囊的勾当,并确保善款用在正确的消费上。尤其是身为栋樑的掌舵人,更应步步为营,避免涉及贪污丑闻,否则该机构将毁于一人的手中。

幸镜清医师随笔(2016)